发布时间:2016-08-02 浏览次数:750

精彩导读

    “当批判性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乃至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选择,教师团队形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氛围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就算得上真正成功了。”

    尽管中国的发展急需一批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但从现实情形来看,批判性思维并不为大众广为熟悉并接受。

    正如余党绪所担心的那样,与高等教育领域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越来越多相比,在基础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的推进仍旧“波澜不惊”——尤其在中小学,批判性思维入课堂的成功探索依然不多。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或课程中落地,缺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师是否做好了通过课堂把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准备?我们的主要课程和各种门类的选修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专门课程是否已经使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有了系统性了解?我们现在确确实实面临这些问题。”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的发言,道出了中小学在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难处。

    建设什么的课程,拥有什么样的教师,决定了批判性思维课程真正落地的程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三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开放式学习,基于主题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是需要补充的,这样学生就需要丰富的课程;第二,要有开放性学习环境;第三,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创新,考评制度要创新。”罗滨说。

    八一学校是较早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高中。陈咏梅是该校的一名化学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她发现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欠缺,经常受制于书本、试题,被表象“牵着鼻子走”,为此,她开始推动批判性思维入课堂。在化学教学中,陈咏梅首先让学生“知彼”——了解概念的意义,并从中找到共性和差异,从而学会归纳并挖掘其中的规律。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陈咏梅还组建了一个教师团队,反复摸索批判性思维在课堂的落地方式。比如,他们研究发现:选择一个信息量比较大的新闻热点类素材,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特别喜欢。

   “用这种方式统领一节课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多方寻找证据,这样的课,学生思维特别活跃。”陈咏梅说。

   实际上,除了专门的批判性课程,八一学校还将基于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一起渗透到学科课程,构建了课程群,对应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开发不同的教材、素材、思维教学模式和策略,并研究制定从宏观的课程标准到微观的教学管理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政策,确保批判性思维课程落地生根。

    经过几年的实践,八一学校的学生思辨能力普遍提升,在海淀区组织的辩论比赛中,该校学生屡次斩获佳绩。

    当然,批判性思维课程实施的背后,还需要一批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是全国最早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小学,近年来该校大力推进批判性思维的实施,并加强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我们并不要求教师们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善于进行批判性思考,但是要求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华科附小校长李晓艳介绍说,为此,华科附小采取了学科定义法、苏格拉底提问法、知行合一法、行动有效法等,提高教师对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英语学科为例,该校英语组目前已经整理出一套1至6年级的教学大纲,对每个年级要达到的英语学科批判性思维标准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微调课堂教学行为,并解释微调的目的,观察和确认微调后的效果,使教学行为与新的教学认知协调一致。当微调不足以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时,便要求教师开始系统性的教学行为调整,并对该行为的效果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学校英语组的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教师基本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设计教学、独立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能力。”李晓艳说。

    华科附小的一位年轻教师工作才3年,今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小学英语的教学比赛,他的英语教学设计融合了批判性思维要素,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肯定,最终获得一等奖。

    “当批判性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乃至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选择,教师团队形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氛围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就算得上真正成功了。”一位专家如是说。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